菲娱国际平台注册

广州酷游娱乐科技有限公司菲娱国际平台注册是由一群热爱游戏、充满激情的年轻人创立的公司,集团下有公司——上海佳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安徽佳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和广州佳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算力之王,下一个英伟达!

2023-11-30

没有算力,就没有人工智能。

还记得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说的,“我们即将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基础就是大算力。”足以看出,算力的重要性。

尤其是在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东数西算”的背景下,算力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生产力,是全社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重要基础。

我们来看一下算力时代下服务器的市场有多大。

ChatGPT等大模型带动算力需求高速增长,服务器需求持续扩张。

根据IDC,预计2026年全球服务器出货量将达1885.1万台,2022-2026年的年复合增速为5.6%;预期中国2023年服务器出货量449万台,同比增加6%。

图片

AI大算力时代,计算平台CPU+GPU双轮驱动逐步成为主流趋势,并引发数据中心转型甚至重塑。基于此大背景,英伟达、AMD等一众国际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其中,英伟达被誉为AI总龙头,全球GPU市场占有率高达86%,而仅次于英伟达的就是AMD。

2022年,英特尔客户端计算事业部(CCG)与数据中心事业部(DCG)收入509亿美元,AMD CPU总营收为190亿美元,合计699亿美元。 

图片

那么,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激烈角逐之下,国内公司能否从中分得一杯羹?

目前,国内CPU对国外的技术依赖主要体现在指令集架构和芯片制造上。

X86架构几乎垄断了中国乃至全球架构授权市场,全球CPU行业CR2高达95.7%。目前X86架构掌控全球的高性能计算领域,ARM架构则是主导了移动计算领域,新兴的RISC-V已经成为第三大芯片架构。

x86服务器CPU市场长期由国外公司垄断,国产化水平较低。2021年国内x86服务器CPU市场中,Intel、AMD市场占比合计高达约96.7%,国产化率低于4%。

图片

经过多年的发展,国产CPU中的两强逐渐显露出来,即龙芯中科和海光信息。这两个品牌已经在CPU领域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成为国内企业首选的处理器。

相比龙芯、申威、飞腾等国产处理器,海光信息拥有AMD的x86技术授权,是国内唯一一家x86芯片企业。这样一来,海光信息可以降低客户切换成本,拥有生态优势,很有希望成为国内的算力之王。

海光信息是A股稀缺的国产CPU+DCU(加速芯片)企业。之前就有数据表明,海光DCU深算一号是国内唯一能支持FP64双精度浮点运算的产品,性能相当于英伟达A100的70%。

那么,海光信息的业绩表现如何呢?

2018-2022年,海光信息的营收从0.48亿元增加到51.25亿元,4年暴增105倍;归母净利润从-1.24亿元增加到8.04亿元,多年保持高增长。

2023年前三季度,海光信息实现营收39.43亿元,同比增加3.22%;实现归母净利润9.02亿元,同比增长38.27%。能够取得这么好的业绩主要是新产品海光三号投放市场,得到客户充分认可,新产品竞争能力强,实现了业绩较快增长。

图片

海光信息不仅业绩表现优秀,公司的盈利能力也是十分优秀。2023前三季度,海光信息的毛利率为60.63%,净利率为30.86%,可见公司产品的竞争力很强。

图片

那么,海光信息未来的看点都有哪些呢?

既然提到了公司未来的看点,就离不开公司的产品。海光信息主要就是做CPU和DCU。

第一,CPU业务。

海光信息的技术来源于AMD授权,走的是引进-吸收-再创新的研发道路。可以看出公司的CPU起点高,技术先进,起点即决定高性能品质。

海光信息目前已经完全消化了AMD技术,并且海光四号已经是自研的X86新的微架构,能够实现自主研发无限迭代。无需太担心制裁之类的事情,海光信息早在2019年就已经被漂亮国拉黑了,现在反而还越过越好了。

前面我们提到了,X86的国产化不足4%,其实只要国产CPU性能足够,就能替代外国厂商的市场,空间巨大。 毕竟,海光信息拥有AMD的x86技术授权,是国内唯一一家x86芯片企业,是最有可能获取市场的。

第二,DCU业务。

海光信息的DCU产品本质为GPGPU,是广泛应用于人工智能、商业计算、大数据处理等领域的GPU重要分支。

目前,海光信息在售DCU产品(海光8100)能够充分挖掘应用的并行性,已可充分适配国际主流商业计算及AI软件长期经验技术转化,打造对标海外产品的一流协处理器。

随着国产替代政策的长期利好,国产服务器替代热潮来临,海光技术优势明显。

2022年国产服务器领域,海光信息市占率53.6%,以一己之力占据行业半壁江山,并超出第二名13.7%的市场份额。 另外,在金融和通信行业国产服务器领域中,海光也分别以57.9%和60%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遥遥领先对手。

海光信息能够保持高业绩增长以及占据第一的市场地位,都是靠自身的高研发。

2022年海光信息的研发人员为1283名,超员工总人数的90%。2023年三季度,海光的研发投入19.61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49.72%。

凭借着高研发,2022年海光信息成功推出CPU产品海光三号,与在售的海光二号,广泛应用于电信、金融、互联网、教育、交通等重要行业或领域。目前,公司高端处理器产品已逐步开拓了浪潮、联想、新华三、同方等国内知名服务器厂商。

根据中报,海光信息的CPU产品和DCU产品性能优异,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下一代CPU海光四号、海光五号研发进展顺利。DCU方面,深算一号已在22年实现了在大数据处理、人工智能、商业计算等领域的商业化应用,公司表示深算二号即将发布,深算三号研发进展顺利。

最后总结一下,海光信息是国内处理器芯片龙头,目前公司已经完成对授权技术的消化、吸收,具备了独立完成后续技术迭代和产品升级的能力,有望成为中国版的英伟达,值得持续关注。

当然,投资是跟踪的过程,逻辑最重要,不做投资意见。

继续阅读

荣耀启动上市,高端出海战略能撑起千亿市值吗?

2023-11-29

荣耀真正的想象力在海外,希望把欧洲做成第二个本土市场。

2020 年 11 月,荣耀正式从华为剥离,从子品牌成为一家独立公司。在送别会上,任正非对即将离开华为的 8000 多名员工说:“离婚了就不要拉拉扯扯,荣耀要做华为全球最强的竞争对手,超越华为”。

三年过去,荣耀正在努力实现任正非当年的离别祝语。

到独立第二年的 2022 年底,荣耀手机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回到第一。此后,荣耀、OPPO、vivo 三家公司以微小的份额差距轮番占据榜首。刚刚过去 2023 年三季度,荣耀时隔四个季度,以 19.3% 的份额再次登顶中国市场。

重回国内第一之际,荣耀于 11 月 17 日度过了独立三周年纪念日。5 天后,荣耀正式宣布启动上市。

荣耀已证明了自己能从低谷反弹。2021 年初,荣耀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从巅峰期的 17% 跌至 3% 以下,在统计机构的报表里沦为 “其它”,海外市场也难以为继,荣耀 CEO 赵明说这段时间是 “完全归零”,芯片、系统研发全部推倒重来。

现在启动上市,则出于荣耀更清楚地认知了未来机会并制定了相应战略:荣耀更大的空间是进入海外高端市场。

今年三季度,荣耀是欧洲唯一实现同比增长的手机品牌,份额已经接近制裁前。荣耀 CEO 赵明三周年的公开信中提到,荣耀今年在海外市场增速超过 200%,海外市场销量达到中国区的 30%,预计 2024 年会超过 40%。

在华为撤出海外市场后,全球高端手机市场产生了一定的空白,从芯片厂商到运营商和渠道商,整个手机产业链乐于见到苹果和三星之外的新挑战者。荣耀希望抓住这个有利环境。

今年 7 月 Magic V2 发布会后,赵明接受采访说:2021 年是荣耀中国市场元年,解决了回归和供应问题;2022 年是海外市场元年,开始布局海外体系;2023 年是欧洲市场元年,开始有了更好的产品竞争力和与欧洲客户的沟通能力。

“欧洲是我们的高地,荣耀要在欧洲构建高端品牌。” 赵明说,“中国荣耀不够,我们要打造世界荣耀。”

没有新手机,在海外熬过 30 个月

2018 年二季度,荣耀在中国市场的份额达到历史最高值 16.7%,成为增速最快的手机品牌,与华为一起拿下了中国超三成市场。

同一季度,荣耀在海外市场也卖出了 400 万台手机,已是中国出货量的近三成,在俄罗斯、德国、芬兰、荷兰、捷克、挪威、沙特阿拉伯和意大利八个海外市场份额全部入围前五。

但因冲击和后来的独立拆分,2019 年中开始,荣耀在海外市场和中国市场陆续经历了新机空窗期,份额开始快速下降。

独立一年半后,2021 年 6 月,荣耀发布了第一代自主设计、研发的手机——荣耀 50 系列。赵明说荣耀用 66 天恢复了与全球供应链的合作,用 211 天完成了立项到发布的过程,刷新了手机行业纪录。在中国市场,由于新荣耀股东中本就有渠道商,荣耀较好保留了渠道能力,存量旧机型也可继续售卖,荣耀更快度过了低谷期。

荣耀在海外则经历了更长的空窗期。2019 年 6 月 Google 停止与华为和荣耀合作,这两个品牌的新机无法再搭载 GMS(包括 Google 搜索、Gmail、Google Play 商店等的软件套件),由于海外手机使用者普遍离不开这些软件服务,这相当于阻断了荣耀的海外销售。

荣耀独立后的新手机在海外的开卖时间也更晚。以英国和西欧市场为例,荣耀 50 到 2021 年 11 月才开始在这些区域销售,此时距荣耀停止在欧洲市场售卖新机已过去了近 30 个月。

在这个空档中,荣耀海外各团队努力维持了品牌的连续性:荣耀英国负责人 Bond Zhang 提到,尽管短期内无手机可卖,荣耀仍在持续发声,保留品牌火种。这段时间,荣耀智能手表、手环、笔记本电脑等产品陆续在英国上市,这维系了品牌在当地市场的存在感,也帮助留住了本地核心团队,让渠道商保留了对荣耀未来的期待。

运营商是欧洲手机市场的最重要销售渠道,英国移动运营商 Three 从 2015 年起就与荣耀合作,双方建立了信任。荣耀独立后的第一家合作伙伴也是 Three。自重新于英国售卖手机的 2021 年 11 月起,一年多时间,荣耀在 Three 的份额就超过了 10%。2022 年,荣耀手机重回正轨,在英国销售手机达到 10 款。

据市场调研机构 GFK 数据,荣耀旗舰机 Magic 系列 2023 年前三季在海外市场的销量同比增长超 300%;不到 10 个月里,荣耀在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和罗马尼亚等多地实现了 3~7 倍的增长,荣耀也是今年三季度欧洲唯一同比实现了销量正增长的手机品牌。GFK 统计的是 sell-out 即实际销售的手机数,而非厂商出货量,因此能剔除渠道压货的影响、反映真实销量。

手机之外,荣耀的平板产品也于 2022 年四季度进入英国市场,据 GFK 数据,当前荣耀平板在英国 Android 品类的份额已超过 14%,在 Three 渠道的份额已超过 70%。

独立后的荣耀,也进入了过去在华为体系时未曾涉足的市场,如中国香港。

2022 年 8 月,荣耀在香港发布旗舰机 Magic 4Pro,发布会选在了可俯瞰维多利亚港的 “天际 100” 观景台,全港最高建筑物环球贸易广场(ICC)的 100 层,这里是香港活动规格最高的场地之一。

6000 港元(约 5467 人民币)以上的手机占整个香港市场的 55%。制裁前,华为在香港最高曾做到 23% 的份额。

在香港,荣耀是一个没有积累的新品牌。据荣耀亚太多国负责人 Ingmar Wang 回忆,荣耀进入香港之初碰到的最大难题,是如何让合作伙伴和客户信任荣耀。起初,荣耀团队带着产品一家家拜访本地公开市场(如电子产品卖场等渠道)和运营商客户,讲解产品特性和市场规划,经过几周努力,在第一款产品上市期间,仍只有一家手机连锁卖场卫讯(Wilson)愿意给荣耀一个机会,允许荣耀进入卫讯在香港的 20 余家门店,看看售卖效果,“卖得好坏全靠你们自己了”。

从这里起步,荣耀快速证明了自己:不到半年时间,荣耀在卫讯的份额已到 10%。这也让更多客户改变了对荣耀的观望态度,积极建立合作。目前,荣耀在香港的整体份额超过 10%,其中高端机表现突出,2023 年 6 月,起售价 9999 港元(约 9138 元人民币)荣耀 Magic Vs 发布当月,在折叠屏份额达到 59%,位居第一。选择荣耀旗舰机的消费者中,约 45% 来自华为,超 30% 来自三星,还有约 20% 来自于苹果。

以发达市场为起点,卖高端机支持全球扩张

离开华为后,荣耀不再是只定位于线上市场的互联网手机品牌,而是定位全渠道、全产品线的独立手机品牌,其高端产品也开始稳定迭代。

不同于其他国产品牌先从东南欧、东南亚等市场切入的策略,荣耀出海时主攻西欧等发达市场。

赵明在今年 11 月荣耀 100 发布会后接受采访时说:“荣耀进入欧洲市场不会是靠中低端,欧洲市场不需要另一个低端中国品牌,他们已经有很多这样的选择了,欧洲消费者和客户要的是一个能够与苹果、三星竞争的品牌,这也是荣耀未来在全球的战略。”

这是华为过去在欧洲市场扮演的角色。华为是唯一曾站稳发达地区高端市场的中国手机品牌。与国内情况类似,在华为份额逐渐下跌之初,接住高端市场的不是其他中国品牌,而是苹果与三星。在英国市场,苹果现在有 50% 的份额,三星有 35%。

运营商和渠道商都需要一个新品牌去制衡三星与苹果。荣耀进入香港市场也有类似的有利环境:苹果给渠道商留的利润很低,而三星会给渠道压货,正在追赶的荣耀则愿意更多让利渠道商,大家一起赚钱。

诸多商业经典案例都印证了,有三家品牌相互竞争,对上下游和最终用户来说往往是更健康的状态;消费者也希望有更多选择,乐见厂商为了应对竞争积极迭代产品和提升服务。

不少国产品牌也尝试过进入欧洲等发达市场,接住华为留下的空白,但欧洲市场的渠道、消费者等市场环境与国内截然不同;国产品牌还在欧洲面临专利纠纷,2021 年起,诺基亚陆续在德国、英国、荷兰等国起诉中国手机厂商 vivo 和 OPPO。

荣耀正得到手机产业链重要供应商的支持。2023 年 10 月的高通骁龙峰会,有两家中国手机公司作为重要合作伙伴来到了夏威夷现场,一家是小米,它是骁龙 8 Gen3 全球首发,另一家就是荣耀,它承载着与高通一起在全球高端市场和苹果、三星一较高下的任务。

苹果拥有自研芯片,对于高通的依赖仅限于基带;三星虽是高通大客户,但始终没有放弃自研业务。据《韩国商报》今年初报道,三星电子组建了 CPU 核心开发小组,如果开发过程顺利,三星电子将可以在 2027 年之前使用自主核心架构开发的 CPU。

高通不希望失去高端市场的话语权,因此也需要扶持另一家 Android 厂商站稳高端市场。

去年,荣耀在全球 600 美元(约 4258 元人民币)以上高端手机市场里的份额增长了 110%,荣耀在欧洲市场的长期投入,也是高通与荣耀深度合作的原因。

从渠道商、运营商、手机产业链供应商到最终消费者,全球高端市场都需要一个苹果和三星之外的第三方,这是荣耀看到的结构性机会。

折叠屏:高端出海的产品机会

有利的外部环境能否兑现为商业成果,最终还要看产品实力。

2011 年,iPhone 4S 发布,这款乔布斯主导的最后一款产品,沿用了他笃信的黄金屏幕尺寸 3.5 寸。同年,希望在高端市场挑战苹果的三星,反其道而行之发布了大屏手机 Galaxy Note,屏幕尺寸足有 5.3 寸,初代 Note 上市九个月,全球销量就超过 1000 万部,也带动了手机屏幕越来越大的趋势。

苹果不得不跟进,iPhone 5 的尺寸升级到了 4 寸,到 iPhone 6 干脆发布了两款手机,其中一部就是屏幕更大的 iPhone 6 Plus。

类似的故事正在重演,这次的新变量是折叠屏。经过 4 年发展,折叠屏手机已经脱离尝鲜阶段,进入消费者日常购机选择。

市场调查机构 Counterpoint Research 今年三季度在中国市场的调研显示,使用价值 400 美元(当前约 2864 元人民币)以上手机的受访者中,有 64% 的人称下次换机会考虑折叠屏,其中 20% 表示将折叠屏手机当作主力机使用,另外 44% 会考虑同时购买常规手机和折叠屏手机。

以全球高端市场为目标,荣耀现在看到的最大机会也是折叠屏。这是苹果未涉足的形态,三星的折叠屏产品则升级相对缓慢:一个例子是,经过 4 代迭代,三星 Galaxy Fold 5 仍有 13.4 毫米厚(折叠状态),而荣耀的最新旗舰折叠产品已做到了 9.9 毫米,华为、OPPO 和小米则分别做到了 11.08 毫米、11.7 毫米和 11.2 毫米。

今年 7 月到 10 月,荣耀密集发布了三款折叠屏手机:定位高端旗舰的 Magic V2、时尚轻薄的 V Purse 和价格更低的 Magic Vs2。

图片

据 Counterpoint Research 数据,2023 年三季度,荣耀在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获得了 16% 的份额,仅次于华为与三星,同比翻了 4 倍,其中起售价 8999 元的 Magic V2 是三季度中国市场销量最高的折叠屏手机。

荣耀在折叠屏上最核心的差异化是轻薄,Magic V2 展开后只有 4.7 毫米,比 iPhone 14 Pro 的电池还薄,折叠后也只有 9.9 毫米,第一次把折叠屏做到了 1 厘米内;V Purse 折叠后更是只有 8.6 毫米,刷新了轻薄纪录。

为追求薄,荣耀重新设计了铰链、指纹模组和电池,在空间堆叠上积累了 180 余项专利。如荣耀自研的 “鲁班铰链” 整体宽度比上一代铰链减少 27%,是目前最薄的手机铰链。荣耀采用钛金属作铰链原材料,使用 3D 打印一体成型,使铰链变薄的同时,能保证强度和折叠次数;“青海湖电池” 重新设计了电池结构、把负极材料从石墨换成硅碳,容量为 5000 mAh 的电池仅有 2.72 毫米厚。

产品力在内地市场得到验证后,荣耀开始把折叠屏手机带到境外,今年 6 月,Magic Vs 在中国香港上市。这是荣耀第一次在香港市场售卖万元折叠屏,团队自己心里也没底,首批备货并不多,预计可以卖到今年年底。“结果三周时间就卖完了”。

在香港,折叠屏就等于三星,三星折叠屏占据超 90% 的市场,Magic V2 发布当月,荣耀折叠屏就拿下了 59% 的市场,三星当月份额被快速挤压至 34%。

荣耀香港负责人总结,荣耀折叠屏在香港有三个主打卖点:一是电池,Magic Vs 有 5000 mAh 容量的电池,可以用一天不充电,主要竞品 Galaxy Fold 5 电池容量为 4200 mAh;二是轻薄,当地团队在香港做了实际调研,发现消费者愿意为轻薄买单;三是主打轻办公,消费者购买荣耀手机会赠送蓝牙键盘等设备,匹配快节奏的香港人移动办公的需求。

如果备货更多,香港团队相信他们会有更高的销量,明年,荣耀会把更多折叠屏产品带到香港,他们希望届时能做到与三星平分香港折叠屏市场。

明年初,荣耀折叠屏手机也会在英国等更多发达市场销售。英国负责人 Bond Zhang 说,对比欧洲其他国家,英国市场对新技术新产品的接受度普遍较高,从 3G 到 4G、4G 到 5G 的普及,英国都走在欧洲前列;同时,在合约制(消费者与运营商签订包含手机价格和套餐资费在内的分期合同)为主的市场,高价手机摊薄到每个月的成本并不会高太多,他认为荣耀折叠屏进入英国后也会快速增长。

直板旗舰进入微创新时代,很难做出差异化,这已成为行业共识,而折叠屏的形态、设计和软件功能都有更多创新的空间。在高端市场,折叠屏是国产厂商挑战三星与苹果最有力的武器。

今 9 月柏林国际电子消费品展览会上,赵明发表了开场演讲,他指出荣耀欧洲市场明年的增速会在 150% 以上,荣耀欧洲市场的策略就是打造高端品牌,用最强旗舰产品参与竞争。

持续投入:出海没有秘诀

对于如今的中国手机公司来说,想在海外长久运营、获得稳定利润,高端产品几乎是唯一一条可行之路。出海本身就会增加商品成本,在中国市场,性价比产品可以通过软件预装、广告等业务获得软件收入,降低硬件售价,而在国外这条路行不通,软件生态被 Google 掌控,想获得利润而非只是份额数字,只能靠单机利润更高的高端手机。

过去,在西欧这样的发达市场,华为已证明了靠领先的产品力和坚持品牌建设、渠道运营,国产品牌也能立足高端,这需要长期的投入。

以英国为例,这是一个品牌忠诚度极高的市场。如今,在英国市场依然会有人购买 LG 、索尼等其他老牌手机,尽管它们的份额已不到 0.5%。当初这些品牌也是一点点拓渠道、打品牌,逐渐建立当地消费者的认知,多年累积了一批忠实用户。在这里,只靠性价比快速占领市场的思路行不通。

荣耀英国负责人 Bond Zhang 说,这么多年来,荣耀在英国积累下来最核心的资产就是渠道客户和消费者的信任,让他们相信荣耀是一个长跑选手。过去几年,很多手机品牌为了在英国赚快钱,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策略也经常调整,渠道和运营商很难与其开展长期合作。

在品牌壁垒更高的发达市场,一个高端品牌的崛起没什么秘诀,就是持续积累、坚持投入。Bond Zhang 举例,小到一张门店海报,大到地标性建筑物上的广告牌,他们都会一点点抠细节,从设计和布置上一起打造品牌高端认知。也有团队成员会挑战他:你花这么多钱投广告,下个月能提升多少的销量?他回答说,我没法告诉你下个月具体的增长,但每个季度我们都坚持投,消费者 2 月看到荣耀的广告,4 月、8 月也都能看到,他就会感受到这个市场荣耀一直都在,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品牌,可能就会在 12 月动心从而走进荣耀的店里。

欧洲以外,荣耀出海的重点市场还有拉美、东南亚、中东与非洲,今年,荣耀在拉美地区年增长率超过 100%,在巴拿马,不到两年时间,荣耀在今年三季度份额超过 40%,成为销量最高的品牌。

荣耀针对不同市场采取了不同策略,英国运营商渠道与大经销商格局稳固,荣耀就与合作伙伴携手打市场。

马来西亚是一个公开渠道与运营商渠道并存的市场,在这里荣耀就以自建渠道为主,两年里,荣耀在马来西亚建设了 62 家品牌体验店,覆盖了 80% 的一线商场,贡献了公开市场销量的近 40%。2023 年,荣耀在马来西亚的手机销量中超过 60% 都是中高端产品。

从华为独立后,荣耀花三年时间向市场证明了自己是谁,但难以避免地,时至今日荣耀身上也有着浓厚的华为影子,在三周年文章中,赵明拿自己开了个玩笑:每当我们做出一点成绩时,我的微博评论里就会有人调侃:“赵明一觉醒来,门缝里又塞了一张图纸。”

赵明过去曾多次回应称,华为是荣耀的起点,在荣耀起步时,带给荣耀很多帮助和学习的经验。如今独立,荣耀要做的就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在全球市场达到、超越当初华为的份额,是荣耀自我证明最直接的方式之一。在英国市场,荣耀希望在 4 年内份额达到 20%,超过当年华为巅峰的水平;中国香港市场的目标是 2024 年底份额达到 25%,同样是超过华为当初的水平。

在全球市场力争超越苹果与三星,这是华为当年走到一半的成功路径,也是华为手机业务今天无法再重走的路。

转型后的华为消费者业务,正在汽车领域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就在昨日,华为发布了新的智选车型,也向一汽在内的更多中国车企发出邀请,共建华为汽车生态;而荣耀接过了华为手机的棒,继续打造一个全球化高端品牌。

回到 2020 年 11 月的送别会,“超越华为” 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荣耀独立的价值意义所在。只做中国荣耀不够,荣耀必须走出去,在全球市场打造一个高端品牌,这是荣耀未来在资本市场撑起千亿市值的明确路径。

继续阅读

今天发布的国产自研芯片,准备和英特尔、AMD抢市场了

2023-11-29

今天除了华为的全场景生态发布会之外,还有一场在北京召开的国产 CPU 龙芯 3A6000 的产品发布会,也相当值得聊聊。

图片

这么说吧,这可能是目前为止,纯国产自研 CPU 里,性能最强悍的一块处理器,且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国产龙芯的故事,差评君在 2 年多以前,有专门写文章来介绍过,那时候青涩且没有发福的米罗老师,也做过龙芯 3A5000 评测体验。

图片

那时候我们得出的结论是:

如果龙芯在未来 5 年的时间里,能解决跨平台的程序运行与指令转译问题,那么它有很大机会像华为的鸿蒙一样,用自研的技术,享受到跨平台的福利,进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 PC 生态。

图片

这不单单是摆脱 “ 卡脖子 ” 的技术困境,也是能实打实落到消费者头上,让大伙儿愿意真的去使用国产处理器的关键。

而今天发布的 3A6000 处理器,不仅是在处理器性能上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更是在软件生态的构建上,搞出了一套自己的路子。

图片

这个路子咱们还挺熟,但又不太一样,我们一个个来聊。

发布会一开始,龙芯掌门人胡伟武再次聊到了,龙芯这么多年,为什么要坚持自研指令集架构。

简单来说,CPU 和操作系统是一个国家信息产业的底座。

然而比底座更底层的指令集系统、CPU 核心设计、芯片生产工艺等技术,这些没能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 根技术 ”,就有很大可能被国外“ 卡脖子 ”。

图片

这也是为什么龙芯虽然是造国产 CPU,但不去使用 Arm、RISC-V 等现成架构的授权,坚持一路从 MIPS 指令集架构走来的原因。

转眼到了 2020 年,龙芯推出了的 LoongArch 指令集架构,已经是搭出了自研架构的雏形。

如果差友们看过之前 3A5000 处理器那集的就知道啊,我们买回来的整机确实是跑在了自研LoongArch 架构的 Loongnix 系统上。

图片

但在缺少了软件生态的情况下,使用起来有点 “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

这次新发布的龙芯 3A6000 处理器,和我们之前测试的 3A5000 一样,同样采用了14nm 工艺,默频 2.5GHz。

图片

不过在性能表现上,单线程性能相比上一代提升了 60%,多线程性能提升了 100%,接近英特尔十代酷睿 i3 的性能水准。

图片

相比较隔壁友商每年只有百分之几挤牙膏的性能提升,龙芯在处理器性能提升上的表现,还是很可观的。

而托尼觉得比 CPU 性能提升更重要的,是这次龙芯在尝试解决软件生态匮乏的问题。

首先龙芯将自家的 LoongArch 进行了开源,开发者可以直接在上面搭建操作系统,目前已经支持了包括统信、麒麟、欧拉、开源鸿蒙在内的多类系统。

图片

与此同时,像是 QQ、微信、WPS、网易云音乐、腾讯视频等应用,也慢慢在拓展和入驻。

相信假以时日,就能在龙芯 CPU 上体验到一个较为基础的日常软件生态。

光靠大厂和开发者们短时间内的用爱发电或爆肝开发,在应用数量上肯定还是没法和主流的Windows、macOS 来相比的。

所以龙芯还想到了一招——通过二进制翻译来运行 X86 应用。

图片

诶?这个听起来好像有那么点耳熟。。。

你没记错啊,3 年以前苹果从英特尔的X86平台转到自家 M 系列芯片的 Arm 平台上的时候,用的也是这个办法。

果子的方案是,通过 Universal 帮助开发者做软件的简化编译,接着再用 Rosetta 这个软件,让还没来得及转换架构的软件,先在新电脑里跑起来。

图片

龙芯的方案其实和苹果的类似,也是通过转译的方式,让电脑先把 X86 和 Linux 软件跑起来,然后再逐步搞定那些没办法一下子迁移过来的软件和应用。

可以理解为,先吃上热乎的填饱肚子,再想着要怎么做出这么一顿热乎美味的。

如果说之前的龙芯还是一个啥啥都做不了、跑 Linux 系统都找不到多少可用软件的铁疙瘩。

打印机驱动的问题,也可以通过转译的方式来解决。

图片

那从龙芯生态兼容 X86 应用开始,龙芯电脑的可用性就不再是水中月了。

当然啊,以目前龙芯 3A6000 和十代 i3 持平的处理器性能,托尼预估它跑起转译来可能还是会有些吃力。

X86 的程序转是没问题,但转过来好不好用、会不会卡就是另一回事了。

所以 3A6000 这颗处理器要怎么样在消费市场落地,还得再等一段时间,如果差友们有兴趣,我们也可以上手给大伙儿测试一波。

另一方面,除了 3A6000 之外,龙芯也提到了后续 3B6000、3C6000 芯片已经设计完成。

3C6000 采用单硅片 16 核 32 线程的设计,并采用龙链技术进行片间互联,能在 Chiplet 技术上,寻求新的突破。

图片

从性能这块来看,龙芯往后的进步会越来越快。

这次发布会还有一个好消息是,龙芯傍上了 PC 消费市场的大腿——华硕。

和我同名的 @普普通通Tony大叔( 华硕大中华区总经理 ),这次专门来到龙芯发布会的现场,展示了华硕给龙芯定制的板 U 方案。

图片

他提前上手测试、超频了 3A6000 这枚处理器。

在零下 40 度到零下 85 度的环境中,3A6000 从 2.5GHz 超到 3GHz 那是完全没有什么问题。

图片

Tony 大叔表示,如果不是龙芯这边标定的 3 GHz 的超频建议,这颗 U 再往上超到 4 GHz 应该也 OK。

图片

要是两家有进一步合作意向的话,指不定未来还可能会看到龙芯的 ROG 笔记本、整机产品的出现。

图片

另外在工业产品端,这次龙芯还与合作伙伴一起推出了集成 CPU IP 的网络交换芯片 XL63 并成功交付使用。

而这也是龙芯的 LoongArch 架构产品,第一次进入网络交换机产品中,实现了芯片层面的全面自主可控。

图片

相信在工业应用上,未来还有更多的第三方芯片,能用上我们自己设计的 LoongArch 架构。

总结来说,这次龙芯的新品发布,让大家看到了他们想要立足于 CPU 处理器市场的决心。

3A6000 处理器,正在不知不觉中追赶上 Intel、AMD 这两家 CPU 巨头,并试图通过 LoongArch 架构,来建立自己独有的领地。

通过这样的方式吸引到更多的消费端用户之后,龙芯的未来可能真的不止于政企系统、工业控制和样板通信这样对算力要求低、安全要求高的场景。

图片

一旦打开了 PC 消费折扇大门,对于国产自研 CPU 的未来,才是真正的格局打开、把路走宽了。

正如去年龙芯董事长胡伟武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说的那样,希望以后人们买龙芯不是因为要支持自主,而是要基于性价比的考虑。

图片

只有这样,龙芯的生态才能真正的做起来。

继续阅读

“世界铜王”最大产业园停产,员工放假两个月?公司回应:系装修

2023-11-19

近日,有报道称,深圳正威(集团)有限公司子公司全威(铜陵)铜业科技公司暂停生产,全体岗位员工停工放假两个月,期间工资按最低保障标准发放。

据新京报贝壳财经,11月17日晚间,正威集团人士回应表示,系因工厂内部有做装修所以临时停产,目前已在准备复产。

“(是)铜陵一家工厂,受行业形势影响订单下降,临时采取了一些措施,现已准备生产。”上述人士表示,集团其他地区园区业绩都较好。

因“订单量缩减”放假两个月?

据红星新闻,深圳正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深圳正威)子公司全威(铜陵)铜业科技公司(下称全威铜业)暂停生产,员工已于近日放假,现在暂定假期为两个月,其收到的通知上放假原因是“订单量缩减”。其工作人员表示,全威铜业主要生产铜杆。

此前有网传图片显示,由于大宗商品价格处于高位、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受产业链传导,全威铜业结合订单情况及生产现状,决定从11月9日起全体岗位员工暂时停产放假。

图片

网传文件。来源:蓝鲸财经

上述图片还显示,假期暂定为两个月,放假期间,员工的工资按照铜陵市最低保障工资标准发放。

据界面·财联社旗下蓝鲸财经,尽管在当地扎根多年,全威铜业实际经营情况对本地人来说却比较“神秘”:“工厂大门时常紧闭,常常见不到货车来往运输。”另据铜陵本地一位不愿意具名的知情人士表示,全威铜业休假停产是受到“财务问题”调查所致。

在多个网络社交平台,有多位疑似全威铜业前员工在评论区“爆料”。其中一位IP地址在安徽的网友称:“全威铜业基本没生产过,搞贷款为主。”不过在记者进一步求证时,上述网友并未就其表述作出解释和回应。

全威铜业曾是全省民企第一

如今面临铜杆利润下滑

公开信息显示,全威铜业的注册资本和实缴资本均为7.48亿元,其是正威控股集团成员,经营范围包括铜材、线缆的研制、开发、生产和销售等。

正威集团的官网显示,全威铜业是正威安徽铜陵铜制造产业园区进驻企业。2013年,全威铜业曾以年营收230.9亿元登上安徽省民营企业第一位。

全威铜业成立于2005年,于2009年正式投产,由深圳正威持股51%,正威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正威国际)持股49%。据界面新闻,有接近正威的业内人士称,这是正威旗下40多个产业园中营收规模最大的一个。

一位不愿具名的铜业分析师表示,今年上游铜价整体价格处于近几年较高位置,处于中游的铜杆等传统铜加工品利润下滑,地区竞争比较明显。

广州期货也分析称,今年以来废铜大多时间维持偏紧态势,使得废铜价格坚挺,导致低氧制杆生产企业面临废铜价格+加工费>铜杆价格的亏损局面。如果使用电解铜期货保值,则面临套保一吨亏一吨的尴尬情况;如果持货待涨,企业又面临较大价格波动风险。

背后老板“世界铜王”卸任多职

此前被限制高消费

天眼查显示,在稍早前的10月27日,全威铜业曾有大笔股权遭遇冻结。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冻结了全威铜业在沈阳盛金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下称盛金投资)的一共两笔各10亿元股权数额。同时在10月20日,福建省宁德市中级人民法院冻结了深圳正威5393.08万元的股权。其中被执行企业则为全威铜业。

据界面·财联社旗下蓝鲸财经,全威铜业股东最大股东深圳正威背后正是大名鼎鼎的正威国际,截至2023年8月,连续11年上榜《财富》世界500强,其实控人王文银因宣称手握全球十万亿矿产而被称为“世界铜王”。

图片

每日经济新闻 资料图

除卸任全威铜业主要职务外,近两个月,王文银所任职的旗下多家子公司都进行了人事调整——10月底,王文银卸任深圳正威董事长、总经理等职务。深圳正威法定代表人、董事长、总经理变更为孙学勇;11月3日,正威旗下深圳市诚威新材料有限公司同样发生工商变更,王文银卸任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同样由孙学勇接任;11月9日,王文银卸任了安徽精威高导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职务。

此外,10月18日晚间,正威新材发公告称,因宁德市交投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宁德交投”)申请执行正威集团合同纠纷一案,据相关法院的《限制消费令》,王文银及正威集团不得实施如乘坐飞机等高消费及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10月19日,正威新材再发公告称,经正威集团与相关方沟通协调并妥善处理相关事宜,现经查询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公示信息,王文银及正威集团相关事宜被纳入限制高消费已解除。

公开信息显示,正威集团对外投资了159家公司,现有9家公司的股权被冻结,涉及铜产业、新材料产业等领域。

编辑|王月龙 易启江

校对|孙志成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红星新闻、界面新闻、界面·财联社蓝鲸财经、新京报贝壳财经、公开信息

继续阅读

AI是否能灭绝人类:让图灵三巨头决裂的百万问题

2023-11-19

“被AI分裂的硅谷。”

近年来,各种反乌托邦式英美剧大火,而人工智能频繁成为了其中的重要话题,比如《西部世界》中描绘的“杀人”机器人,《黑镜》中演绎的生成式AI偷取真人生活等等。

图片

《黑镜:我不是机器人》片段

现实生活中,AI已经有了不少“黑料”,鼓励抑郁症用户自杀、为用户提供如何刺杀英国女王的建议、还有对未成年用户提供细思恐极的建议等等,此外AI的使用也在某些情况下加深了社会上的歧视、仇恨言论和虚假信息的传播,导致错误逮捕、诽谤、网暴和谣言等各种社会性问题加深。

自从AI诞生,它对人类的赋能和其对社会危害的讨论一直是并行的,正是因其双刃性,科技圈的各种大佬对AI的态度也是大相径庭,甚至可以说,AI成为了有史以来让科技圈态度最为割裂的话题之一。

01

AI保守派

在众多对AI采取较为保守态度的科技大牛中,最让人有些惊讶的就是被称为“ChatGPT”之父的OpenAI CEO - Sam Altman。

在去年ChatGPT推出后,Altman就开始了对于AI监管的大型游说,在华盛顿与两党领导人和副总统等白宫内阁成员就AI进行讨论,呼吁政府出手对AI进行监管,他还在25个城市内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全球巡回演说,与各国领导人会面,开诚布公的探讨AI的潜在危害以及表达对AI监管的需求。今年5月,他还主动参加了一次关于AI讨论的国会听证会。

图片

Sam Altman 在国会听证会上

与此前小扎和贝索斯等人毫不情愿出现在听证会上,还要面红耳赤与国会成员争吵辩论的画风不同,Sam Altman选择主动参加会议,在会议上Altman表示,如果AI技术产生危害,这些危害将非常致命,他想和政府合作防止最坏情况的发生。

在具体应用领域上,Altman指出,AI被用于传播虚假信息是他最担心的事情。他还认为,AI有可能会带来失业,但也有机会创造新的工作机会,政府的决策很大程度上可以决定事情向哪个方向发展。同时他还建议成立AI监管机构,为大规模AI模型的开发颁发许可,AI模型的安全法规和测试在向公众发布之前必须通过许可。

Altman的主动攻势对于引导政府对AI的态度极其重要。

因为他游说的主题虽然是监管AI,但同时更是让立法者对人工智能产生兴趣和进行了解,缩小了以往华盛顿和硅谷间的信息鸿沟,避免此前科技公司与立法者间关于干预程度的冲突。

他的策略也确实起了作用,立法者已经将他视为AI监管的导师和盟友,会邀请他对ChatGPT进行介绍,也在立法时寻求他的建议。

就在这一听证会后不久,Altman还与多位AI科学家共同签署了一封信,内容非常简短,只表达了“我们应该将减轻AI对灭绝人类的风险作为全球的首要任务”,签署这封信的还包括DeepMind的CEO Demis Hassabis,Anthropic的联合创始人Daniela Amodei,以及被称为“AI教父”之一的Geoffrey Hinton。

Geoffrey Hinton在Google任职有十年之久。他在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方面的开创性研究为 ChatGPT 等人工智能系统奠定了基础。

今年Hinton宣布将从Google离职,主要是为了可以更加公正自由的对公众介绍AI带来的危害。他曾在多个场合表示,AI目前的智能已经到了令人细思恐极的地步,虽然还没有达到人类的水平,但这一未来并不遥远,同时AI将以我们无法还想象的方式改变社会,而这些改变很大程度将是糟糕的,比如恶势力使用AI发动军事袭击等等,他认为AI所带来的威胁比气候问题还要严重,甚至表示他后悔自己在AI方面做出的努力。

图片

Geoffrey Hinton 的观点

同样有着“AI教父”之称的 Yoshua Bengio与Hinton观点类似,他在与Business Insider的采访中表示,AI乐观派认为AI灭绝人类并不会成为问题,但没人能确保这一点,在没有证据保证这一末日不会到来之前就宣扬它的安全性是不负责的。

选择站在这一战线的还有Elon Musk、著名认知科学家Gary Marcus、还有Apple的联合创始人Steve Wozniak等。

他们在今年3月联合数百位科技界的知名人士共同签署了一封公开信,号召所有AI研究室立即停止训练比GPT-4更强大的AI模型至少半年,为了防止AI的进展太快对社会和人类产生巨大风险,目前联名人数已经超过了3万。

图片

号召暂停AI研究的公开信

02

AI降临派

不过,与上述大佬持反对态度的也大有人在,他们对于“AI灭绝论”没那么紧张,反倒是更看重AI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其中的主要声音之一就是与上面提到的Geoffrey Hinton和Yoshua Bengio曾一起获得图灵奖的Yann LeCun。

LeCun以其在卷积神经网络方面的工作而知名,目前是Meta的首席人工智能科学家。

Yann LeCun对于AI发展的态度更偏向于大胆和乐观,就在10月末,他加入了其他70多位学者大牛,签署了题为“关于AI安全性和开放性联合声明”的一封公开信,信中提到,我们正处于AI发展的关键时刻,为了减轻AI对当前和未来的危害,我们应该拥抱更加开放、透明和广泛的AI权限,这应当成为全球的首要任务。

信中并没有对开放式AI模型的潜在危险避而不谈,重点更多放在了警告AI监管的危害上,比如过早采取错误监管会导致权力集中,从而损害竞争和创新。同时还建议从开源到开放科学等多个方面去加速进行AI的尝试和研究,降低新玩家进入AI竞赛的门槛等等。信的最后写到“在人工智能安全方面,开放是解药,而不是毒药,” 这封公开信目前已经有接近400个知名人士的签名。

图片

“关于AI安全性和开放性联合声明”的一封公开信

Yann LeCun最近还在X上发表了长篇小作文表达自己对AI监管说的不满。

不但抨击了Altman等人对AI监管的态度,还剑指Geoffrey Hinton和Yoshua Bengio是在为这些AI监管游说者提供弹药。他说,“如果你们成功让人们开始畏惧AI,那么我们曾经都认为的世界末日就会真正到来,那就是只有少数公司能够掌握对AI的控制权。” 

LeCun最后还将问题的严重程度上升到了社会层面,他质问AI监管论者是否思考过它对民主和文化多样性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并表示这些问题让他彻夜难眠。

图片

Yann LeCun的推文

与Yann LeCun站在同一战线并且也签署了上面这封联合声明的还有知名AI学者、Google Brain的创始人和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吴恩达(Andrew Ng) 。

他不但反对社会上对AI监管的声音,而且直白表示科技大公司们只是为了自身利益才试图夸大人们对AI的恐惧,因为他们并不想与开源公司竞争。吴恩达还在自己的X上发表了推文,表示目前对于AI监管的游说将会促成一些压制开源和阻碍创新规定的建成,而这则是他最恐惧的事情。

图片

Andrew Ng的推文

随后Geoffrey Hinton很快在这条推文下进行了回复,不但出了一道题,让吴恩达计算 “如果AI不被严格监管,它在未来30年内导致人类灭绝的概率是多少?我的估计是 0.1,我猜Yann LeCun估计的值小于0.01,” 而且还表示,“如果大公司游说AI监管是为了自己利益而进行的阴谋论,那么我从Google离职不就是最好的反证吗?”

随后LeCun加入讨论,表示他估计的概率是比其他能够导致人类灭绝原因的概率小的多,并且让Hinton计算AI拯救人类免于灭绝的概率。

吴恩达也很快回复,表示自己并没有说这是一场阴谋论,但举了一些例子来表达过度夸大AI的恐惧会带来的真正伤害,比如新的人才拒绝加入AI领域,因为他们不想成为人类灭绝的帮凶,并再次强调了监管对开源和创新的伤害。

图片

大佬们的讨论推文

与Yann LeCun和吴恩达等人类似,持AI“乐观论”的还有美国知名经济学家Eric Von Hippel、AI开源模型库软件Hugging Face的CTO Julien Chaumond、AI Now机构的创始人Meredith Whittaker、a16z的合伙人Anjney Midha,还有来自多个高校的知名AI研究者,比如哥伦比亚大学的Camille François、UC Berkeley的Deborah Raji、以及普林斯顿的Arvind Narayanan等等。

03

讨论未休,监管已至

在大佬们对AI的讨论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白宫也加速了立法和监管方面的脚步。

近几个月来,拜登政府频繁与科技公司高管和民权领袖会面,讨论AI的发展问题,白宫在5月宣布向国家科学基金会提供1.4亿美元,专用于建立全国多个AI研究所,还陆续在7月和9月与Amazon、Google、Meta、Microsoft和OpenAI等多家科技公司达成协议,这些科技公司表示它们将增加对网络安全和歧视研究的投资,以及会对用户公开告知AI生成内容及其风险。

10月底,白宫还发布了首个关于人工智能的行政命令,旨在为AI安全和保障制定标准,在促进创新和竞争的同时保护公民的隐私和权利,这一规定中的主要内容包括:

要求研发AI模型的大公司在其系统对外公布前与美国政府分享其安全测试结果;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将为广泛的红队测试制定严格标准,国土安全部也将成立人工智能安全委员会;

美国商务部将制定内容认证和水印指南,来明确标记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

加速联邦支持对隐私保护技术的开发,比如让AI系统在被训练的同时更好的保护训练数据;

在司法和民权等多个系统内对AI算法进行更明确的指导,以防AI被用来加深社会歧视问题;

推动AI在医疗保健和教育领域的应用,比如用于开发药物和创造教育资源;

通过国家AI研究资源试点加速全美的AI研究,为小型开发者提供资源支持,吸引AI方面的人才留美。

图片

白宫发布人工智能行政命令

与此同时,由英国主办的首届全球人工智能安全峰会也在英国布莱切利公园举行。这也是“AI之父”图灵发明第一代图灵计算机的地点,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在内的28个国家及欧盟领导人参会,并共同签署了“布莱切利宣言”。

宣言承诺,以安全、负责和以人为本的方式进行AI的开发和使用,其中提到各国应共同关注AI安全风险并建立基于这些风险的科学认知和理解,同时各国还应各自制定适用于国情的基于风险的人工智能政策。

图片

英国首届全球人工智能安全峰会

对于科技初创公司来说,立法规定往往意味着对技术发展浇下的一盆冷水。

但此次来自政府的行动却不全然如此,比如白宫规定中鼓励对AI类人才的引进将有望打破目前初创公司难以留住外国人才的现状,政府对AI推动教育的期许也代表着教育科技类公司将可能获得风投外来自政府的资金支持等等。

任何科技的发展都是在支持和反对的声音中前进的,而AI正因背负着巨大的期待,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会成为话题中心,甚至将继续“割裂”硅谷的声音,也许历史和时间能告诉我们真相,在评论里讨论下你更支持哪一派的声音呢? 

继续阅读

出口限制加码!英伟达受伤,AI芯片,还能火多久?

2023-10-31

在这个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比什么都重要的时代里,对岸又对我们动手了。

这次是在芯片领域,美国计划出台新的芯片出口限制措施,对中国市场的人工智能芯片销售实施更严格的限制。该管制主要影响了英伟达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A800和H800等芯片,此消息一出,在资本市场引起轩然大波,英伟达(NVDA)市值一夜蒸发了4000亿元。

那么这波出口限制会对国内玩家有什么影响呢?我们将从此进入寒冬还是迎来春天呢?笔者带你一探究竟。

一、两败俱伤,无人幸存

其实稍微了解芯片的朋友就知道,A800已经是目前英伟达最先的芯片A100的“阉割版”(整体通信带宽性能下降了33%),但是从目前看来,美国对我们的“卡脖子”准备一卡到底。据专业机构分析,此举至少有1.6亿美元的中国客户H800芯片订单会受影响。

这样不是对岸第一次干这事了。去年10月,美国官方就对出口管制措施进行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更新,加强了高端计算芯片、先进工艺芯片代工以及先进工艺设备等领域的限制,本月的出口限制又再一次升级。

笔者觉得,这么做的结果,大概率是两败俱伤。除了英伟达市值的大跌,国内玩家的日子也不太好过,就比AI芯片设计龙头玩家寒武纪(688245),第三季度收入跌超66%,远快于上半年的同比跌速33%,亏损还在持续扩大,反映产品销售持续加剧萎缩,股价也是一路下滑,投资者的耐心也在被一点点失去。

图片

寒武纪股价情况

无独有偶,景嘉微(300474)前三季度净利润1557.61万元,同比下降91%,景嘉微自己也承认,其图形处理芯片可以满足目标识别等部分人工智能领域的需求,但还不能满足AI计算等领域的应用需求,国内玩家真正在国际上站稳脚跟,客观的说,还有很远的距离。

其实,不少投资者对行业的前景也表示担心,有一组数据:全球对专注于人工智能的芯片制造商的风险投资,投资金额从两年前的接近90亿美元,跌至如今的不到40亿美元。

这也让不少芯片初创企业的生存变得愈加困难,毕竟在英伟达所主导的GPU生态中,像英特尔和AMD想要吃点蛋糕都很难,更别说国内的一些还在为盈利发愁的AI芯片玩家了。

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准确地说,AI芯片包括GPU、FPGA等,其中GPU的用量最大,预计三年后GPU将占据AI芯片8成左右的市场份额,成为绝对的大头。

图片

AI芯片分类

而聊起GPU,绕不过去的玩家就是英伟达。它几乎一家就占据了全球几乎95%以上的算力芯片市场份额。从其营业收入的增长就可以看出(2017-2022年复合增长率超过60%),其对于整个行业的统治地位如何。

图片

英伟达营业收入变化

英伟达的垄断地位提升,也带动了不少上下游的伙伴们,就比如工业富联(601138),今年三季度在全球消费电子需求疲软的大背景下,受益于AI业务的强劲增长,它净利润同比增长了28%,前三季度的净利润也创下了新高。这背后的重要原因,就是工业富联是英伟达AI服务器芯片基板的最大供应商,其市场份额超过了50%。

图片

工业富联盈利情况

那英伟达究竟为什么能实现这种霸主地位呢?笔者分析了英伟达从1993年成立之后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虽然它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重点,但基本上保持了每两年推出一代芯片架构、每半年推出一款新产品的节奏,大量研发的投入是保持动力的关键举措。

尤其是英伟达从十年前开始推出海量专用于AI的芯片及配套产品,从显卡硬件公司华丽转型成为AI公司,打开了第二增长曲线,赶上了时代的风口,在AI的浪潮下,其数据中心业务的收入占比开始逐年提升,从2014年的不到5%提升到去年的55%。

图片

英伟达数据中心收入占比

英伟达在GPU领域的地位有多强,笔者观察到,AI算力新秀CoreWeave竟然拿英伟达H100芯片为抵押,债权融资165亿元,资金将用于扩张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工智能工作负载,让笔者也是大跌眼镜,AI芯片可以说已经成为了智能时代的硬通货。

三、成长性行业中寻找黄金

其实,近两年,为了满足不断更新迭代的大模型应用带来的巨大算力需求,全球的大厂们都在加大相关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而算力基础设施少不了的就是AI芯片,不少人也都认为它是ChatGPT爆火的“背后英雄”。

采购一片英伟达顶级GPU成本为8万元,在黑市上其价格更是已经上天,就可以体现AI芯片的重要价值。

这个赛道也有不少玩家准备向英伟达发起反攻,比如微软被曝光自研AI芯片“雅典娜”。此外,谷歌的TPUv4在MLPerf基准测试中已经赢过了英伟达的A100芯片,不光是国内玩家想解决卡脖子问题,各国玩家都想打破英伟达的垄断格局。

未来,谁能在这个领域取得里程碑式突破,或许它就是未来投资的最佳标的。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继续阅读

经济学家管涛:A股持续下跌有很多原因,外资流出只是其中一个

2023-10-21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走势与A股走势经常性呈现“同涨同跌”行情,此类现象被称为“股汇共振”,因此,有投资者将人民币贬值视为A股的利空,将升值视为利好。

然而9月以来,一系列稳汇率政策推出,人民币汇率止跌企稳,A股走势却依旧低迷。针对这样的失常现象,长期从事汇率及国际资本流动问题研究的管涛公开提出了“股汇共振”失灵的观点。

管涛自1992年加入国家外汇管理局,多年来长期研究货币可兑换、国际收支、汇率政策、资本流动等问题,并亲历1994-2014年的中国外汇体制改革。

“股汇共振”是怎样的逻辑关系?市场关联性有多大?共振失灵带来哪些启示?政策面、投资者该如何应对?带着诸多疑问,腾讯财经《经济大家说》栏目邀请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解答。

管涛指出,大部分时候两个市场的波动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某些时候由于两者具有相同的风险属性,当风险事件发生后,就引发了同涨同跌的反应。因此,两者有相关性,但并不存在因果关系。有利于汇率稳定的因素,有时候却会对股票市场产生不利影响。

提及外资流出对A股市场的影响,他认为近期陆股通持续净卖出引发了普通投资者“抄作业”,跟着抛售,造成A股市场跟着下跌。不过,外资流出只是A股持续下跌众多影响因素里的一个,当前外资参与A股的程度并不高,境外投资者持有的A股占A股的总市值不到5%,它是A股市场流动性边际的提供者。对于北上资金的波动不要过度解读,更不要出现误读。

关于政策如何协调“稳汇率”和“稳股市”的双重目标,管涛指出:首先要把经济搞好。

他认为,经济稳、金融稳;经济强、货币强。所以稳汇率、稳股市的关键都在于稳经济,其它方面的稳都是为经济调整争取时间。

今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也卓有成效,管涛也提出了三方面建议:继续加强投资者教育,平常心看待汇率波动和跨境资本流动;要加强部际信息共享和监管政策协调,要拟定应对预案,不断充实和丰富政策工具箱,要避免“一招鲜”;要继续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完善汇率政策操作,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

点击画面,了解更多3 关闭广告 

 

以下为对话全文:

谈“股汇共振”失灵:汇市股市有相关性 但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

腾讯财经:近期“股汇共振”失灵,原因是什么,是偶然现象,还是会持续?

管涛:我觉得“股汇共振”是反映一种相关性,并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这要做因果检验。实际上,有不少时候股市和汇市的走势本身就是不一样的。

之所以我最近提出“股汇共振”失灵,是针对当前市场关于用稳汇率来提振股市的看法。因为今年人民币汇率继续面临调整的压力,A股也在调整,很多人把人民币的调整归咎为A股调整的原因。于是,大家认为只要人民币稳住了,A股就稳住了。

但是,我要告诉大家,从近期的情况看,汇市稳住了,但股市并没有稳住,恰恰因为有利于汇率稳定的因素,对股票市场反而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腾讯财经:近期您提到“股汇共振”失灵的现象,您觉得股市走向和汇市走向的相关性有多大?这个相关性的内在逻辑是什么?

管涛:确实在市场上大家一般认为股市和汇市同涨同跌,我们把它称为“股汇共振”,但是实际上影响股市和汇市的因素很多,很多时候是受到了不同的因素影响。

最典型的像2022年的年初,因为美国通胀飙升,美联储紧缩预期加强,美债收益率攀升,美股大跌引发A股跟着跌;但实际上去年年初的时候人民币还在升值,到二月底爆发俄乌冲突的时候,人民币还走出了“美元强,人民币更强”的行情。A股是一直调整到四月份,但是人民币汇率的调整是从四月份才开始的。等A股企稳了,人民币开始跌了,直到7月份,双方才实现了“一起涨”,到8月份又一起调整。到11月以后,由于防疫政策优化,房地产出台了16条金融支持措施,改善了市场对2023年中国经济复苏前景的预期,A股和人民币同时上涨。

所以大部分时候两个市场是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在个别时候因为两个市场,不论是人民币资产,还是A股股票,都有相同的风险属性。一个风险事件发生后,在两个市场引发了同涨同跌的反应,所以我们认为它们是有相关性,而不是因果关系。

很多人简单理解为:人民币升值就利好A股,人民币贬值就利空A股。我觉得,这个是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

这也反映了长期以来,因为中国是一个外汇短缺的国家,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大家都认为资本流入、人民币升值就是好事;资本流出、人民币贬值就是坏事。现在这种思维已经远远落后了。

谈外资流出影响:陆股通净流出导致投资者“抄作业”,A股跟着下跌

腾讯财经:近期人民币汇率经过一波下跌后企稳回升,但是股市仍在跌。您此前的观点是认为,主要因为外资的流出,导致普通投资者跟风操作?

管涛:7月人民币出现了一波反弹行情,进入8月以后汇率延续了调整。9月8日境内外人民币汇率交易价均跌破7.3,创年内新低,甚至是境内人民币交易价创近16年来的新低。9月11日以后,境内外人民币汇率止跌企稳,但是A股持续走低。

这中间有一个重要的触发因素,就是因为离岸市场的人民币流动性收紧,离岸人民币利率飙升,隔夜人民币利率上升了两三个百分点,因此增加了境外做空人民币的成本。离岸人民币利率的飙升推高了离岸人民币汇率,也就是CNH,CNH的反弹带动了在岸人民币汇率(CNY)的反弹。

这带来另一个意想不到的后果:因为陆股通投资者炒A股时通常是在离岸市场借人民币,在离岸市场要加杠杆,但由于离岸人民币利率提高,增加了融资成本,所以,陆股通投资者就抛售A股,降杠杆。于是,就出现了CNH企稳,陆股通却持续净卖出的情形。

对于很多A股投资者而言,陆股通这样的北上资金是“聪明钱”,股民认为外国投资者掌握更多有效信息,而无视国内政策和数据的利好,当陆股通流出,他们就抄作业,也跟着跑。所以我们看到陆股通净卖出,A股也跟着下跌。

在人民币汇率创新低的时候,本来大家希望稳汇率政策起到“一石二鸟”的作用,也能稳股市,结果却出现了阶段性的背离现象。

腾讯财经:您认为A股持续下跌的原因有哪些?外资流出是主因吗?

管涛:A股持续下跌有很多原因,外资流出只不过是其中一个。

现在外资参与A股的程度并不高,境外投资者持有的A股占A股的总市值不到5%,但它是A股市场流动性边际的提供者。比如9月,陆股通日均成交占到整个A股成交的比重在13%左右,个别交易日超过了14%。由于近期A股交投活跃度降低,日均换手量下降,陆股通的投资者成交占比上升,对A股价格的边际影响被动放大。

再者,早期,国内股票市场刚刚对外开放的时候,外资参与A股主要是以配置交易为主,买得多,卖得少。近年来,随着外资参与中国股票市场的程度逐步加深,也有了一些交易盘,外国投资者会对仓位进行调整,对A股的边际影响加大。

谈人民币走势:海外集体紧缩、美元走势偏强的局面不会改善

腾讯财经:2023年接下来的两个多月,人民币汇率将会走向何方?

管涛:汇率不论是短期还是中长期,猜不准是必然,双向波动是常态。

目前看,影响人民币汇率四季度走势的因素有国内的也有国际的,有经济上的也有政策因素。

从国内因素看,经济正在企稳回升;从海外来看,尽管美联储加息已经进入尾声,但他们仍会维持限制性的货币政策立场,欧洲央行、英格兰央行仍然偏鸽派,日本央行也是“只说不练”,目前仍然在坚守“收益率曲线控制”。

所以,海外集体紧缩、美元走势偏强这个局面短期不会改善。

四季度人民币汇率涨还是跌?我认为这取决于内部的国内经济修复的利好,能不能够充分对冲海外紧缩、美元强势的利空。这不完全是基本面决定的,很大程度上还会受市场情绪波动的影响。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央行最近频频发声,稳汇率政策也在不断加码,这些政策的刺激对短期的汇率走势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市场也高度关注。

谈跨境资本流动:汇率灵活有助于及时释放市场压力

腾讯财经:今年人民币汇率整体走弱幅度较大,突破了7.2、7.3的重要关口。汇率变化对跨境资本的流动会产生哪些影响?

管涛:正常情况下,汇率变化是跨境资本流动的结果。

当没有单边预期,没有羊群效应的时候,汇率贬值反而会刺激资本流入,抑制资本外流,它会起到平滑跨境资本流动的作用。

但如果出现了单边预期、羊群效应,贬值预期会越强,资本流入反而会减缓,而且会产生更多的资本外流。所以,汇率变化对跨境资本流动有何影响,取决于外汇市场运行状态:如果正常,就会平滑跨境资本流动;如果不正常,汇率贬值预期会加剧资本流出。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汇率有一定的灵活性,能起到吸收外部冲击,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和宏观经济稳定的作用。

腾讯财经:人民币汇率走势受哪些因素干扰?我们需要提前预防怎样的风险?

管涛:汇率走势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内部看包括经济增长速度、通胀、货币政策,外部看有美元走势、美联储货币政策等,还有一些市场情绪,比如地缘政治因素也会影响市场情绪。当然,目前看巴以冲突对金融市场影响没有那么大。

汇率灵活是有助于及时释放市场压力的,避免预期的积累;反而是汇率僵化的时候,如果市场认为它应该涨,或者是跌,然后它挺在那个位置上,不涨不跌,挺得时间越长,挺得越辛苦,市场反而越紧张。

比如去年人民币汇率刚开始调整的时候,很多人讲这个时候外资走,人民币再下跌,外资会走得更快。而这种观点有待商榷。当时外资减持人民币资产,主要不是因为人民币下跌,当时人民币汇率还在升值呢,它是因为其他的因素引发的。

如果人民币汇率不对这种内外部冲击及时做出反应的话,汇率僵化,反而对于外国投资者来说是不可交易的风险。也就是说,你不让价格出清市场,必然就是要么通过抛售外汇储备,要么通过资本管制的手段,限制流出(贬值时)或控制流入(升值时)。

谈人民币国际化:加强部际信息共享和监管政策协调 充实和丰富政策工具箱

腾讯财经:随着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金融开放程度的提升,是否意味着外资对股市的影响程度还会加大?外资投资A股的监管难度会增加吗?

管涛:我们确实要注意的是,随着金融市场越来越开放,监管环境更加复杂,需要警惕投机者有可能通过各个子市场或者境内外市场的联动,构筑一个立体式的交易策略,进行投机。

比如1998年的港币阻击战,当时索罗斯就是利用港币联汇制的制度缺陷。因为联汇制一受到攻击,香港金管局就加息,一加息港股就跌。当时,索罗斯基金就佯攻港币联汇制,如果脱钩了,就在外汇上赚钱,如果没有脱钩,港股跌了,提前在期货市场做空港股,就在期货市场上赚钱。不过后来港府大举入市,一方面捍卫了联汇制,另一方面在股票市场做多现货,让索罗斯在期货市场不能交割、铩羽而归。

腾讯财经:在稳汇率和稳股市的双重目标下,政策应该如何协调?

管涛:我觉得经济稳、金融稳;经济强、货币强。所以稳汇率、稳股市的关键都在于稳经济,其它方面的“稳”都是为经济调整争取时间。

汇率和股市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要稳住两个市场,在政策有时候是冲突的。比如降息利好股市,但可能会利空汇市的,因为它意味着中美负利差进一步走宽,人民币会进一步承压。

因此,首先要把经济搞好。

第二要各司其职,稳汇率有稳汇率的做法,稳股市有稳股市的做法。

第三,要建立部级协调机制,加强信息共享、政策协调,在一些重要时点,加强沟通,防止各市场之间顾此失彼(类似1998年的港币狙击战)。

腾讯财经:从汇市 、股市的波动来看,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影响有利有弊。建设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型的经济体,在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方面,您还有哪些建议?

管涛:主要是三个方面:

一是要持续加强投资者教育,要平常心看待汇率波动和跨境资本流动,包括资产价格的波动。如果一会儿担心资本外流,或担心汇率贬值,一会儿又担心炒作资本流入、人民币升值,那么,开放、国际化就是自寻烦恼了

为什么在这波人民币汇率企稳过程中,A股还继续调整?根本的原因并不是外国投资者不看好中国经济或中国市场,而是因为技术的原因,离岸人民币利率走高,外资卖出人民币资产降杠杆。A股投资者误解了外资的操作,造成了过度解读甚至误读,跟着一起抛。我认为投资者要正确解读跨境资本流动给出的信号。

第二,金融市场开放后,跨境资本流动监管环境变得更加复杂,这时在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监测的基础上,就要加强部际的信息共享和监管政策协调,要拟定应对预案,不断充实管理跨境资本流动,冲击风险的工具箱。特别是要避免对投机者暴露所有的底牌,避免“一招鲜”。

第三,汇率政策的灵活性和金融开放、人民币国际化的协调性显得更加重要。有一些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或2015年8月汇改初期时,能采用的工具,到现在可能受到了很大的制约。

举个例子,人民币国际化完成了较大进展,这是好事;但另一方面带来的问题是大量的人民币外汇兑换不是在在岸市场完成的,而是在离岸市场完成。对于离岸市场交易,我们既缺乏监管又缺乏数据。离岸市场人民币外汇的交易会通过CNH和CNY的差价影响市场的汇率预期,同时会通过跨境人民币清算的渠道影响在岸市场的外汇供求关系。

我们要继续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完善汇率政策操作,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

继续阅读

首次曝光!OpenAI遭遇罕见挫折,中断开发新AI模型

2023-10-18

去年年底,当聊天机器人ChatGPT开始在全球引发轰动的时候,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的工程师们就已经开始着手研究新的人工智能模型,并为其取代号Arrakis。

图片

OpenAI CEO Sam Altman

尽管OpenAI利用大语言模型(LLM)GPT-4提升了ChatGPT的性能,但Arrakis模型将使该公司能够以更低的成本运行聊天机器人。Arrakis的成功也将帮助OpenAI向微软展示其连续创建大语言模型的超能力,这对两家公司完成100亿美元投资和产品合作谈判都具有重要意义。

但据知情人士透露,到2023年中期,OpenAI取消了Arrakis的发布,因为该模型的运行效率并没有公司预期的那么高。这一失误意味着,OpenAI失去了许多宝贵的发展时间,并需要将资源转移到开发不同的模型上。此外,此次失败也让微软的多位高管感到失望,因为后者曾花费巨资购买了在其产品中使用OpenAI新技术的权限。

Arrakis项目受挫可能打破OpenAI不可战胜的光环。此前,OpenAI击败了人工智能先驱谷歌,并打造了历史上增长最快的软件业务之一。这表明,人工智能的前沿领域充满了难以预测的陷阱。

虽然Arrakis的问题并没有拖累OpenAI今年的业务,但随着推出新大语言模型的竞争加剧,这家初创公司可能会在明年感受到影响。例如,谷歌即将推出人工智能模型Gemini,并希望其能在编码和其他能力以及响应的准确性方面击败GPT-4。

就OpenAI而言,该公司继续对其业界领先的模型进行改进,包括解码图像的能力,并计划在11月份宣布一系列新功能。大语言模型是ChatGPT等产品的基础,OpenAI内部甚至认为其有可能成为一种操作系统,包括用于个人设备,因为这些模型能够编写代码、理解图像和检索文件等。

得益于GPT-4带来的巨大优势,OpenAI的业务迅速膨胀。OpenAI之所以能达到年化13亿美元的收入(远高于去年全年的2800万美元),主要归功于GPT-4,它为ChatGPT的付费版本提供动力。在今年第二季度出售员工股份后,OpenAI的账面价值约为300亿美元,但该公司正试图大幅提高这一估值。

表现不及预期被叫停

据知情人士透露,OpenAI从去年秋天开始开发Arrakis,希望开发出一种与GPT-4能力相当但运行效率更高的模型,部分原因是利用了机器学习领域所谓的稀疏性(Sparsity)。稀疏性指的是模型具有非常大的容量,但只有模型用于给定任务、样本或标记的某些部分被激活。这样,能够显著增加模型容量和能力,而不必成比例增加计算量。

谷歌等其他人工智能开发商也公开讨论了他们对稀疏性的使用,OpenAI成功地将这个概念纳入了早期的软件中。他们说,Arrakis将允许OpenAI更广泛地推广其技术,因为该公司可以使用数量有限的专用服务器芯片来为其软件提供支持。

到了今年春天,OpenAI的研究人员开始训练其新模型,其中包括使用先进的计算硬件来帮助模型处理大量数据,以便它能够学习其中的模式。知情人士说,OpenAI预计这将比训练GPT-4的成本低得多。然而员工们很早就意识到该模式的表现不够好,无法获得预期的效果。在员工们花了大约一个月的时间试图解决这些问题后,OpenAI管理层决定叫停这个项目。

不过,尽管遭遇挫折,OpenAI仍然可以将其在Arrakis上的工作整合到其他模型中。其中包括即将推出的模型Gobi,它可以生成或分析文本和视觉效果,也被称为多模态模型。

两位知情人士表示,OpenAI曾试图提高模型的稀疏性从而降低运行成本,但Arrakis的表现依然低于该公司的预期。这个模型在早期测试中表现不错,但其在之后的测试中表现不佳的原因尚不清楚。

一位知情人士说,Arrakis是以《沙丘》系列中一颗沙漠星球命名的,这是对模型设计中使用稀疏性的一种象征。OpenAI其他模型的代号(包括Gobi和Sahara),其公开为GPT-3.5 Turbo,也使用了类似的沙漠象征,以反映OpenAI正努力使模型变得稀疏。

图片

类似这种感觉

两位知情人士表示,自从Arrakis项目失败后,OpenAI研究人员开始转向开发新版本的GPT-4,以期更快地对用户需求进行响应。其中一位知情人士说,OpenAI曾讨论将更新后的模型称为GPT-4 Turbo,这也是OpenAI在Arrakis失败之前考虑过的对外名称。

对于OpenAI来说,随着人们对该技术成本的担忧日益加剧,以及开源替代方案的激增,让其模型变得更便宜、更高效是他们的当务之急。OpenAI发言人未予置评。

知情人士表示,微软使用OpenAI的GPT模型来支持Office 365应用和其他服务中的人工智能功能,并预计Arrakis将提高性能并降低这些功能的成本。微软搜索引擎必应依靠GPT-4和其他模型为类似ChatGPT的聊天机器人提供支持,该公司原本希望在2023年初就能用上Arrakis模型,但这个目标最终未能实现。

这次升级失败在商业上可能给微软带来了很大损失。因为很可能在早期发布产品时,微软是按照该计划可成功的预期进行定价的。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报道,微软的拳头AI产品GitHub Copilot定价10美元,而平均每个月在每个用户身上都要倒贴20美元,最高能达80美元。这表明,微软一个月在这一款软件中的亏损就高达3000万美元,一年亏损预计过亿。

据悉,自那以后,微软始终致力于开发其他大语言模型。与OpenAI相比,这些大模型的运行成本可能更低。

降低成本成未来趋势

许多行业从业者预计,稀疏性模型能够降低人工智能开发成本。在今年8月的一次会议上,谷歌首席科学家、Gemini人工智能模型的主要开发者杰夫·迪恩(Jeff Dean)表示,未来几年,该行业将朝着稀疏性模型的方向发展。

与Llama 2等“更密集”的模型不同,稀疏性模型只调用模型内的某些计算,即完成任务所需的参数,使该过程更具成本效益。迪恩说:“稀疏计算将是未来的一个重要趋势!”

许多人工智能从业者说,增加稀疏性的一种方法是通过一种被称为“混合专家模型”的技术。在这种技术中,大型模型的特定部分被训练来处理某些任务。换句话说,这些子模型成为执行这些任务的专家,这样就不需要触发整个模型。知情人士称,OpenAI将这项技术纳入了GPT-4, Arrakis也会这样做。

图片

GPT4是由多专家模型组成的稀疏模型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计算机科学教授伊安·斯托伊卡(Ion Stoica)在一封电子邮件中写道:“一般来说,专家模型的数量越多,模型就越稀疏,效率也越高。然而,这也可能会导致结果不那么准确。”

继续阅读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低开 阿斯麦跌近5%

2023-10-18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低开,道指跌0.15%,纳指跌0.70%,标普500指数跌0.40%。阿斯麦跌近5%,Q3净预订额环比下滑42%且远低于预期。芯片股普跌,英伟达跌逾3%,台积电跌近3%,AMD、英特尔跌近2%。

继续阅读

打通AI芯片到大模型训练的算力桥梁,开放加速设计指南强力助推

2023-10-17

北京2023年10月17日 /美通社/ -- 日前,2023全球AI芯片峰会(GACS 2023)在深圳市举行,AI芯片产业链顶尖企业、专家学者齐聚,围绕生成式AI与大模型算力需求、AI芯片高效落地等产业议题进行研讨分享。

面向大模型时代的计算需求,算力创新已不仅是单个处理器微架构和芯片工艺的突破,而需要产业携手进行软硬件全栈系统架构全面创新。当前各类AI芯片创新仍面临存储墙、功耗墙等架构痼疾,随着开放的通用指令架构、互联总线、AI加速器、开源的操作系统、模型框架、工具链和软件纷纷涌现,开放开源的算力系统创新,已经成为实现AI芯片转化为高效算力的二级引擎。

会上,浪潮信息分享了在开放加速计算系统领域的最新成果《开放加速规范AI服务器设计指南》,通过系统平台层面的技术创新,携手产业上下游加速生成式AI算力产业发展。

大模型推动算力产业步入系统级创新时代

随着制程工艺逼近天花板,AI芯片正迎来架构创新的黄金时代,诸多创新者正通过越来越广泛的创新思路来绕过摩尔定律濒临极限的瓶颈,围绕架构创新,AI芯片产业正从早期的百花齐放,向更深更多维层面发展。

与此同时,参数量高达数千亿的大模型创新往往需要在成百上千的AI服务器组成的平台上进行训练。面向AIGC的算力能力考量的不仅仅是单一芯片、或者是单一服务器,而是包含计算、存储、网络设备,软件、框架、模型组件,机柜、制冷、供电基础设施等在内的一体化高度集成的智算集群。

因此,要将AI芯片真正转化为大模型算力,需要产业链上下游携手从规模化算力部署的角度进行系统级创新,统筹考虑大模型训练需求特点,设计构建算力系统,以实现全局最优的性能、能效或TCO指标。

开放加速设计指南,打通从芯片到大模型的算力桥梁

2019年,开放计算组织OCP面向大模型训练发布了开放加速计算(OAI)技术标准,旨在促进上下游协同,降低产业创新成本和周期。开放加速计算(OAI)系统架构具备更高的散热和互联能力,可以承载具有更高算力的芯片,同时具备非常强的跨节点扩展能力。因为天然适用于大规模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芯片、系统及应用厂商的广泛参与支持。

大模型训练对开放加速计算系统的总功耗、总线速率、电流密度的需求不断提升,给系统设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浪潮信息基于系统研发和大模型工程实践经验,将从AI芯片到大模型算力系统所需完成的体系结构、信号完整性、散热、可靠性、架构设计等大量系统性设计标准进行细化总结,发布了面向生成式AI场景的《开放加速规范AI服务器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提出四大设计原则、全栈设计方法,包括硬件设计参考、管理接口规范和性能测试标准。

《开放加速规范AI服务器指南》全栈设计方法

《开放加速规范AI服务器指南》统筹考虑大模型分布式训练对于计算、网络和存储的需求特点,提供了从节点层到集群层的AI芯片应用部署全栈设计参考。包括各项硬件规范、电气规范、时序规范,并提供管理、故障诊断和网络拓扑设计等软硬协同参考,旨在通过节点层/集群层多维协同设计确保AI服务器节点和服务器集群以超大规模集群互连的大模型训练能力。

基于板端QSFP-DD的跨节点互连拓扑

由于架构复杂度高、芯片种类多、高速信号多、系统功耗大等特点,异构加速计算节点常面临故障率高的问题。因此,《指南》提供了详细的系统测试指导,对结构、散热、压力、稳定性、软件兼容性等方面的测试要点进行了全面梳理,帮助用户最大程度降低系统生产、部署、运行过程中的故障风险,提高系统稳定性,减少断点对训练持续性的影响。

OAM互连信号损耗要求

不同于通用计算系统,面向生成式AI的加速计算系统具有软硬件强耦合特性。为了提高开放加速计算系统的算力可用性,《指南》给出了八类AI主流业务和三类AIGC大模型基准测评和调优方法,以确保开放加速计算系统能够有效支撑当前主流大模型的创新应用。

AI芯片厂商可以基于《指南》快速将符合开放加速规范的AI芯片落地成高可用高可靠高性能的大模型算力系统,提高系统适配和集群部署效率,减少芯片合作伙伴在系统层面的研发成本投入,加速生成式AI算力产业的创新步伐。

全栈协同,高效释放大模型创新生产力

目前,浪潮信息已经基于开放加速规范发布了三代AI服务器产品,和10余家芯片伙伴实现了多元AI计算产品的创新研发。多元算力产品方案得到了众多用户的认可,已经在多个智算中心应用落地,成功支持GPT-2、源1.0及实验室自研蛋白质结构预测等多个超大规模巨量模型的高效训练。

同时,为进一步解决大模型算力的系统全栈问题、兼容适配问题、性能优化问题等,浪潮信息基于大模型自身实践与服务客户的专业经验,推出OGAI大模型智算软件栈,能够为大模型业务提供AI算力系统环境部署、算力调度及开发管理的完整软件栈和工具链,帮助更多企业顺利跨越大模型研发应用门槛,充分释放大模型算力价值。

作为全球领先的AI算力基础设施供应商,浪潮信息将通过智算系统软硬件高度协同进行持续创新,携手产业伙伴加速AI算力繁荣发展并充分释放算力生产力,推动实现"助百模,智千行",加速生成式AI产业创新。

继续阅读

55分大胜!中国女篮轻取蒙古获亚运开门红 李月汝两双韩旭17+5

2023-09-27

北京时间9月27日,杭州亚运会五人女篮小组赛,中国女篮101-46大胜蒙古,取得开门红,打响卫冕第一枪。此役中国女篮上半场就建立34分优势,比赛早早失去悬念,最终收获一场55分大胜。此役中国女篮全队12人都有得分,4人得分上双,李月汝拿下18分11篮板的两双,韩旭入账15分7篮板,李梦则是拿下10分。

图片

比赛数据:

中国女篮:李月汝18分11篮板、韩旭15分7篮板、李梦10分、罗欣棫10分7篮板、王思雨6分9助攻

蒙古女篮:呼兰16分5篮板、12分布勒布勒

00:00

/

01:00

 

本场最佳:

中国女篮全队总计12人全部得分,有10人送出助攻,全队全场送出37次助攻,这是一场极致的团队胜利!

高光时刻:

图片

李梦外线三分命中!

图片

李缘快攻精彩欧洲步上篮

图片

女科比!潘臻琦迎着多人反篮得手

图片

轻松!李月汝篮下完成2+1

图片

比赛回顾:

首节,韩旭篮下得分开局,个人连拿6分,王思雨妙传黄思静得分,李梦出手三分不中,金维娜命中三分打停蒙古。暂停过后布勒命中三分止血,潘臻琦空切得分,呼兰中投回应,李梦命中三分,潘臻琦罚球,李缘抛投命中,李月汝罚球,中国女篮打出一波12-2,分差来到14分。随后李月汝空切篮下命中,第一节打完,中国女篮30-15领先。韩旭单节8分,中国女篮全队单节送出11次助攻。

次节,李月汝篮下2+1开局,个人连得5分,布勒冲击篮下博犯规,罚球2中2,杨力维随即三分命中,李月汝在防守端送出大帽,下一回合再次完成2+1,此时分差来到24分。潘臻琦突破得分打停蒙古队。暂停过后,罗欣棫三分也中,黄思静中投命中,金维娜防守端送出大帽,蒙古队包洛尔命中三分止血,金维娜回敬三分,随后完成抢断,罗欣棫空切得分,韩旭篮下也得分,半场打完,中国女篮60-26领先。中国队10人得分,李月汝12分7篮板。

图片

下半场易边再战,呼兰连得4分帮助蒙古缩小分差,但韩旭迅速篮下得分,李梦快攻也得手,布勒命中三分,韩旭空切篮下再得分,呼兰罚球,布勒三分命中,分差被缩小到29分。关键时刻罗欣棫中投命中,杨舒予突破得分,王思雨反手上篮得分打停蒙古。暂停过后蒙古陷入得分荒,张茹篮下得分,此时分差来到41分,前三节打完,中国女篮81-40领先。中国队12人全部得分。

末节,罗欣棫三分命中开局,李月汝篮下得分打停蒙古。此后蒙古陷入得分荒,3分钟内一分未得,随后杨力维快攻得分,此时分差来到52分,蒙古末节依旧一分未得。此后张茹三分命中,呼兰持球突破完成2+1,终于帮助蒙古完成末节得分荒,杨舒予下一回合补篮得分,此时分差54分,比赛彻底失去悬念,最终中国女篮大胜蒙古,收获开门红!

继续阅读

尺帝百战Faker!JDG大战T1,LPL能否提前锁定冠军?

2023-11-12

北京时间2023年11月12日,S13全球总决赛即将在这一天迎来JDG与T1的巅峰对决。虽说JDG是本届公认的夺冠大热门,但是从T1淘汰赛阶段的表现来看,他们似乎恢复了王者之师的风采。所以,这一场比赛两支队伍可谓是势均力敌。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因为LPL的另一支队伍WBG已经晋级决赛。这一场比赛,JDG只要能够成功击败T1,LPL就能够提前锁定冠军。所以,这一场比赛对JDG与LPL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那么,如此重要的一场半决赛,都有哪些精彩的看点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图片

上路位置369与Zeus的对决应该算得上是本届世界赛最让人期待的焦点上单对决之一。从双方上一次在MSI的交手情况来看,当时的369与Zues可谓是打得有来有回,不分胜负。只不过,从369上一场八强赛的表现来看,369似乎并没有打出自己该有的水准。反倒是Zeus,打出了相当不错的表现。所以,这一场比赛,369能否及时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对JDG来讲可谓是至关重要了。因为一旦让Zeus发育起来,还是相当恐怖的。

图片

打野位置的对决,Kanavi与Oner上一次在MSI中的交手,Kanavi明显更胜一筹。而Kanavi出色的节奏与野区压制,也是成为了JDG能够击败T1的关键之一。而从这两名选手最近的表现来看,Kanavi依旧是保持着非常不错的水准,但是T1的Oner竞技状态却非常可怕,更是在上一场比赛中完美压制了Tarzan。所以,JDG能否再次击败T1,作为JDG的核心,Kanavi能否再次限制住Oner就至关重要了。

图片

中路位置,knight与Faker在MSI的交手中,knight是成功击败了Faker。不过,从本届世界赛目前的整体表现来看,似乎Faker的竞技状态要更好一些。不得不说,如今LCK仅剩T1一支队伍,作为LCK的标志性选手,或许这样的现象也是激发起了Faker强烈的斗志。所以,虽然这两名选手的上一次交手是knight获得了胜利,但是knight面对目前的Faker,还是得多加小心了。

图片

JDG的双人路是上一次与T1交手并赢下比赛的另一个关键。特别是Ruler的发挥,要比Gumayusi更加出色。不过,从目前世界赛的情况来看,T1双人路的竞技状态非常恐怖。与此同时,T1能够拿出的双人路组合也是非常需要值得警惕。但幸好的是,JDG的辅助选手Missing在上一场比赛中打出了非常惊艳的表现。再加上有Homme坐镇,或许JDG的双人路不管是在发挥还是在BP战术上都能够从容面对了。

图片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场JDG与T1的对决也是两支队伍的老将,Ruler与Faker职业生涯的第100次交手。而本届世界赛主题为“百炼成金”,或许这也意味着谁能够在第100次交手中胜出,谁就有机会去争夺最后的冠军了。

各位小伙伴们,你们觉得JDG与T1最终谁能够赢下比赛的胜利呢?

继续阅读